因为从事法律行业的关系,朋友同乡来找我帮忙的往往都是天灾人祸一类的事,特别是犯罪一类的“人祸”事件。因此对一些不良的信息往往知道得很快。 近来,连续听到家乡人贩毒、诈骗的犯罪,一些诈骗、赌博、从事不良行当的案件里,犯罪者都是年轻而聪明的人,以他们的智商和家庭背景,走正道往往能够达到中等的生活水平。子女出事后,其家人都非常悲痛、焦急,倾其家产、穷其人脉、劳其体肤、尽其智勇为子女奔波。但往往罪在不赦,奔波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。因此总有一种遗憾油然而生:如果当年早些用这样的精力和财力去管教、引导子女,又何至于此。于是,我想到了朱熹的“新儒学”及“修身、齐家、平天下”的道理。 《三字经》说:“养不教,父之过。教不严,师之惰。”《三字经》当时是为普通百姓和儿童写的,贯穿了好多朱熹的治理天下的理念。朱熹是南宋进士,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、所作所为,希望从基层着手、改变家族和村落,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。他大从国家管理说起,小到一个人吃饭“不可闻饮食之声”、读书要“正身缓看”、穿衣要紧束严谨、为人子弟说话必须低声静气等细节,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。 现在有人去国外回来说外国人在公共场所说话都是轻轻的,只有中国人会喧哗,因此认为要向他们学习。殊不知几百年前我们的祖先早就将此作为家训了。 浦江的“义门郑氏”是实践“新儒学”的典范。历经宋、元、明三朝代,元朝时,郑氏共同生活的有上千号人。我去看过其煮饭的大锅,一头大水牛可以在里面洗澡。这是人类社会生活史上的奇迹。其治理家庭的《郑氏规范》达168条,郑氏实现了数百年的家人、族人、乡邻的长期和谐相处。官方认可,宋、元、明都将其写进正史;家人认可,诗礼传家;族人认可,和睦共处;邻人认可,尊为义门;最可钦佩的是连强盗都认可,都相约不能侵犯郑门,所以郑宅一直保存到现在。 家是缩小了的国,国是放大了的家,社会的和谐,是从最小的社会细胞家庭抓起的。朱熹以后数百年,又出了一个朱柏庐,写出了《朱子家训》。他只写了几百字,却有很多成了格言,像“一粥一饭,来之不易,半丝半缕,物力维艰”、“宜未雨绸缪,毋临渴掘井”、“莫贪意外之财,勿饮过量之酒”等。通过这种对个人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要求,实现家和事兴、国泰民安的和谐。 研究了大量的社会犯罪,我们都能发现,修身、齐家的社会规则的被破坏,或者说措施不落实,是一个重大的原因。大多官员腐败犯罪、干部子女犯罪,其实根源也可以追溯到这里。修身和自我的道德完善,是抵御犯罪的良药。犯罪学家早就提出破碎、不良的家庭和从小放纵不羁的生活是产生犯罪大军的原因。但我们现在在做的落实帮教、强调道德建树,也有缺憾。许多出现犯罪成员的家庭,都是出了事才后悔不迭,有的出了事也放任不管,把责任推给社会。有的年轻人不是努力奋斗以实现自己的理想,一步一个脚印从底层干起,靠自身的努力改变现状,而是愤世嫉俗,仇恨富人,仇恨社会,认为是社会不给他机会,认为自己愿望未能实现,都是社会和政府的责任。这种心态助长了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和铤而走险的犯罪现象。 对于古人的经验和教训,作为现代人,自然不能全盘接受而泥古不化,但也不可连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。我们有必要系统地研究继承传统的社会美德和治家修身的经验,培养既有现代意识又有传统美德的新一代公民,在经济实现增长的同时,让社会文明水准也不断提高。
(作者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副主任、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主任、高级律师、兼职教授、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生导师。) |